作者:华安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136 更新时间:25-04-11
【惊险一幕:闹市中的“黄金四分钟”】
3月25日早高峰,武汉江汉区解放大道,72岁的李伯被撞后心跳骤停。生死瞬间,外卖员张宝剑从电动车取下AED,仅用30秒完成电极片贴附,在设备提示下精准除颤,配合持续心肺复苏。4分17秒后,救护车抵达时老人已恢复脉搏。这一幕被路人拍下,全网播放量破亿,网友疾呼:“这才是真正的城市英雄!
【生死时速:生命倒计时】
▶ 中国急救现状的“残酷分母”
54.4万: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
90%: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或家庭(国家卫健委数据);
15分钟:一二线城市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武汉市急救中心2024年报);
每延迟1分钟: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下降7%-10%(《美国心脏协会指南》)。
▶ 武汉3·25事件的“分子突破”
4分钟:外卖员张宝剑从发现患者到启动AED的时间;
60%:因现场及时除颤和心肺复苏,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概率(对比传统救护车到达前无干预的存活率不足5%);
1.2台/万人:武汉市核心区AED密度(2025年目标为2台/万人,仍不足东京的1/4)
【外卖员是否是“急救最优解”】
高频流动,覆盖“最后一公里”
外卖员日均骑行超50公里,穿行于社区、商圈等猝死高发区域,能快速抵达传统急救难以覆盖的“盲区”。
灵活响应,填补救援时间差
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到达平均需10-15分钟,而外卖员往往能在事发3分钟内到场施救。
社会示范效应
武汉、上海等地已有数百名外卖员接受红十字急救培训,他们随身携带AED的举动,潜移默化推动公众急救意识提升。
政策推动
多地出台法规鼓励公共场所配置AED,并豁免“好心人”施救责任(如《广州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及《民法典》第184条)。
成本压力
一台AED售价约2万元,维护和培训费用由谁承担?
技能流失
急救证书需每2年复训,如何确保长期有效性?
【行动倡议: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守护者”】
学起来:
微信小窗口,戳开后输入“急救培训”,可获得相应报名方式。
找设备:
打开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实时查询附近AED位置。(广州可搜索微信小程序:广州健康通)
敢伸手:
法律为你撑腰!《民法典》第184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结尾
张宝剑的故事不是偶然。从深圳地铁站到武汉街头,越来越多普通人正用急救技能改写生死结局。或许不久后,我们点开外卖APP时,不仅能选择美食,还能看到“附近有3名急救骑手待命”的安心提示。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生命的必修学分,请收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