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青 文章来源:华安 点击数:131 更新时间:25-04-08
现场急救也称为院外急救,是无医学基础的普通人都可以实施的基本急救技术,而院前急救指的是专业医生将伤患接入医院之前的急救处理。当伤患者在院外发生意外时,伤病情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并且这一时间段非常短暂,因此对院外伤患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例如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会在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窒息患者在几分钟内就会导致心跳呼吸的停止;外伤导致大动脉损伤的出血量达到1000毫升时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不断改善,院内急救的成功率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院前急救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以致院外抢救成功率仍然不足1%。然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50%以上,这与我国院外急救的成功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主要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因素:1、我国急救系统不完善:发达国家在服务区域内建立了网状分布的急救站,每个急救站只负责五分钟的车程范围,并且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一旦接到求救信号,基本能做到五分钟内赶到求救地点;而我国是由社区内分布不均的医院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医生还要看诊工作,接到求救信号后往往在医院内已经耽误了好几分钟。2、救护知识普及率不足: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有效救治,美国公众急救普及率25%、瑞典45%、澳大利亚50%、日本中学生92%。我国急救普及率目前还不到1%,而且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往往无效甚至加重伤病情的现象非常常见。3、院外急救设备不足:欧美发达国家在公共场所配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挽救生命的成功率极高;而我国AED的数量非常少,除了一些简易的急救箱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其它的急救设备,且急救箱里也只能找到一些救急药品或简单器材,根本无法救命。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当感冒变“索命符”,如何识破“伪装者”